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2021-03-29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农业农村一直以来是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的领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自治区财政于近期下达了2021年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通过对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的资金项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2021年自治区支农政策重点已向支持农业特色产业绿色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意。
农业产业发展 | 国际农发基金贷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示范项目 | 肉牛见犊补母 | 农产品质量安全 | 畜禽定点屠宰项目 | 农产品市场信息 | 病虫害控制 | 农村社会事业 | 农产品加工与促销 | 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 | ||||||
单位:万元 | |||||||||||||||
2019年 | 1005 | 993.68 | 0 | 0 | 0 | 0 | 30 | 5 | 0 | 0 | 0 | 100 | |||
2020年 | 1310 | 1749 | 20 | 0 | 6 | 10 | 0 | 3 | 42 | 23.5 | 0 | 137 | |||
2021年 | 1674 | 624 | 178 | 250 | 0 | 58 | 0 | 0 | 44.4 | 13.11 | 60 | 0 |
银川市针对自治区支农项目,以推进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核心区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结合银川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是抓绿色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围绕奶牛、肉牛和滩羊、瓜菜、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以创建自治区全域绿色食品原料、绿色优质农产品全产链标准化基地为抓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强化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和示范应用,健全重点产品、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和标准清单,推动规模以上生产主体对标达标提质。创建自治区全域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9个、国家绿色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11个、自治区绿色优质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左右。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7个,开展“合格证+追溯码”试点45个。
二是抓品牌建设,推动融合化发展。为提升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改造提升6家休闲示范农庄;评定2021年宁夏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0个,举办1场休闲农业节会等系列活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建设3个优质特色农产品外销窗口建设,举办“塞上好产品 云尚靓银川”宁夏特色农产品系列营销活动,提升银川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三是抓农业结构调整,促特色产业发展。在自治区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银川市配套资金1500万,用于发展奶产业、肉牛滩羊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为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供有力支撑。拟创设乡村振兴基金,形成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支持、保险资金分担、社会资金补充的政银保企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农和投融资新机制,营造良好的农业营商环境,撬动吸引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形成农业多元投入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抓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为目标,银川市下达2450万元支农惠农资金,深入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大力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改善乡村环境。
五是抓技术引进,强化科技支撑。结合银川市地域特色,开展农作物现代提升种业提升工程、种植业优新技术示范推广、畜牧业新技术推广、渔业新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计划,加大秸秆还田、土壤深松、测土配方施肥等耕地改良技术措施示范推广;完成农业农村部黄河经济鱼类水产种质资源场和宁夏新明润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鲈鱼苗种繁育场建设,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