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市农业农村局 2022-02-21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近年来,银川市农业农村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聚焦自治区“九大特色产业”布局,重点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坚持“稳”字当头,“干”字为要,以工业化理念持续推动乡村产业谋转型、促提质、求长效,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了“银川经验”、提供了“银川案例”、打造了“银川样板”。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2亿元,同比增长5.5%;22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额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3.9%,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8%。
银川市“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贺兰县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启动
一是坚持稳中有“进”,产业提质增效取得新突破。依托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在技术现代化、装备现代化、链条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作用,着力发展凸显银川特色、彰显乡村价值、符合本地实际的现代都市农业,全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稳定粮食生产。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1.4万亩,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70万吨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主要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5%以上,贺兰、永宁、灵武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延伸产业链条。坚持“工业化”理念,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全市星级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81家,培育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占全区66.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累计培育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提升产业价值。坚持“商品化”理念,实现收成变收入。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重点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举办了“塞上好产品,云尚靓银川”活动,销售额达600万元以上,签约52.6亿元,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是坚持稳中求“变”,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不断提升处理好产出和产能、数量和质量、生产和生态、增产和增收关系的能力,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坚持以调优结构为突破,做优种植业。实施“两压两扩、一地两种、一地两收”种植模式,压减小麦、水稻播种面积3.8万亩、8万亩,增加玉米、瓜果类播种面积7万亩、1.7万亩;麦后复种“粮—菜、粮—饲”10万亩,亩增效1200元以上,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7.8亿元。坚持以高端基地为依托,做强畜牧业。大力发展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产业集群,形成了以灵武市白土岗为加快发展区,兴庆区月牙湖为巩固提升区的奶产业带,晓鸣禽业成功上市新三板,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个、自治区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2个,2021年实现畜牧总产值63.5亿元。坚持以绿色循环为导向,做特水产业。以“三条渔”为方向,创建国家级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场9家、健康养殖示范场33家,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达4.7万亩,占全区73%,“稻渔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入选全国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1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1.3亿元。
三是坚持稳中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一体化”理念,挖掘农业休闲、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价值,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促进农牧渔“内向”融合、产加销“纵向”融合、农文旅“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产园产村“多向融合”和多元主体利益融合。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农民丰收节”和五届“农业嘉年华”等系列活动,打造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6条,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7个,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国家星级农庄(园区)19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1个,年接待游客438万人次,同比增长2.8%,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19.2%,银川市入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市”。
四是坚持稳中向“好”,助力农民增收取得新提升。聚焦“四大提升行动”,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全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169.8元,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坚持以推动现代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链,通过订单、入股、直接经营等形式,促进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利,2021年实现经营净收入7791.1元,同比增长6.7%。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坚持以促进农民就业为重点,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劳务经纪人,鼓励、引导各园区、企业优先雇佣本地农民,实现农民外出有工做、留守有活干,有力带动农民增长,2021年实现工资性收入8567.4元,同比增长13.6%。深化改革活力不断释放。坚持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依托,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家庭承包地流转率达62.3%,居全区首位,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通报表扬。贺兰县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全面完成28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分别达99%、50%以上,2021年实现财产性净收入635.9元,同比增长9.7%。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坚持以调整优化支农惠农政策为载体,按时、足额发放农业“三项补贴”,不断调整和优化城乡间收入分配格局,2021年实现转移性净收入1175.4元,同比增长16.9%。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