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银川市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2023年度)

银川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yinchuan.gov.cn 
来源: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2024-02-22 

字体颜色: [红] [黄] [蓝] [绿]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恢复默认

2021年12月3日至2022年1月3日,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宁夏开展了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2年3月21日向自治区反馈了督察报告,涉及银川市问题共21项,交办群众投诉举报件560件。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过硬的作风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21项整改任务中需2023年12月底前完成的11项均已完成整改并销号,剩余10项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交办的560件群众投诉举报件已全部办结,现将督察整改落实情况予以公开。

一、坚持高位推动狠抓反馈问题整改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盯绿色发展、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改革创新、生态安全等重点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召开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建设美丽银川的实施意见》、《银川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保障机制》等文件,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保护生态、涵养生态、改善生态。

)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银川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统筹部署推动督察整改工作,强力推动反馈问题真改实改、改彻底改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余次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实地督导调研、作出批示80余次,推动突出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三)压实整改责任。针对督察反馈问题,逐项细化分解整改任务,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措施、时限、整改实施主体、验收销号责任单位,制定出台了《银川市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关于认真做好银川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分步有序实施,确保整改任务落实落细、见底到位。

)严肃追责问责。研究制定《银川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追责问责工作方案》,对向我市交办的2条问题线索逐一查清事实、详细厘清责任。根据查明事实,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实事求是对5名责任人员进行了追责问责。

二、聚焦重点任务落实助推高质量发展

污染防治更加有力多点发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在控治煤尘、整治烟尘、防治扬尘、严治汽尘上下功夫,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程完成改造面积3827万平方米,惠及5.5万余农户。对158家涉VOCs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深度分析,编制诊断报告,提出治理措施。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稳定达90%以上。累计遥感监测车辆973.4万辆,查处超标车辆194辆次。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8个,建设完成17个多措并举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稳定运行,业园区废水实现“一网统管”,集中处理及稳定达标排放率100%。对276个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进行“一口一策”分类整治,整治率88.41%,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40%的整治要求。开展全市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在全区率先完成重点河湖“水生态体检”全覆盖。多管齐下打好净土保卫战,一体推进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综合治理,完成99处用途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专家评审,对27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依法依规管控,在全区率先启动优先监管地块土壤环境监测。医疗废物收集处置率稳定保持100%。更新维护卫生厕所1.1万座,农村卫生普及率达到92%,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改革步伐更加坚定。用水权改革创新突破,首笔用水权融资抵押贷款成功发放,全市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2笔,交易水量6.6亿立方米,交易总金额6.9亿元,万元GDP水耗降低9.7%。排污权改革走在前列,启动VOCs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完成第一笔跨市排污权交易,累计开展交易152笔,成交额1060万元,交易数位列全区第一。碳排放权改革有序推进,完成全国碳排放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累计交易27笔,成交额2.73亿元。率先在全区启动碳普惠试点建设。银川市碳排放权改革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秀案例,在阿联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进行了展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稳步推进,对筛查出的符合启动条件的9条线索启动生态损害赔偿,办结8条,索赔金额170万元。首次按照虚拟成本法对企业废气排放损害赔偿金额进行测算,弥补了因废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损害无法进行直接评估的短板。

)示范引领更加突显。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实施西夏区套门沟矿区整治、贺兰县宰牛沟生态恢复治理、闽宁镇矿山治理等项目,修复遗留矿坑3939亩,贺兰山治理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完成中部防沙治沙建设工程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平方公里,营造林7.6万亩,修复湿地4.3万亩,修复退化草原1.5万亩。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创建“无废细胞”100,11个“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被自治区推广,创建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大力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建设,编制《银川市再生水利用规划》,18项重点工程建成4个,全市再生水综合利用率近50%。美丽河湖建设有力有效,实施重点河湖项目28个,建设完成14个。金凤区宝湖、典农河城区段通过自治区美丽河湖验收。鸣翠湖被国家林草局批准列入国家湿地名录

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链条各环节,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西北首个“绿电小镇”在闽宁镇开工建设,苏银产业园、经开区入选“绿电园区”试点,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新建慢行绿道29公里,小微公园8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800辆,新建充电桩1700个,绿色低碳成为新风尚,入选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国家废旧物资利用体系示范市建设,中再再生40万吨废钢、亿能200万台电子废弃物拆解等项目加速推进,中盛建材、绿筑节能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超65%。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银川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五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盯各项约束性指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建设生态强市,努力在生态建设上示范引领,不断厚植强首府战略的绿色基底。

附件:银川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进展情况

  中共银川市委员会

银川市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